2013-05-19

借了十四年

同學還十幾年前問我借的書,我一不記得借過,二好像有買過一本繁體字版,之後更捐了。問他也說不清幾時借,聽說是1999年或更早,十四年!那時自然未有《含泪劝告请愿灾民》,我在人生有幾個十四年和基本良知之間掙扎,貼這圖得鼓起多大勇氣。書頂的捲邊不是同學做成的,還我時仍然好地地,我一天內弄皺…

9 comments:

vvv said...

哈哈「人生有幾個十四年」是甚麼呀?呢本書是老男孩被同學抓去關了十四年?

或撫書憶往「啊,這就是我萌念環遊世界的起點吶」。

kafailo said...

人生有幾個十四年?所以要記錄,即使書是無恥人的書。

vvv said...

借書、書在十四年間的存在與影響......在記憶中沒發生過,無可追憶,與己無法發生關聯,那是甚麼令人感到值得紀念呢?

想了幾天,紀念在時間,不在物件,物件僅是時間載具,所以時間指向對象。好像是說,你很喜愛當年自己,越久前越認同其可貴;所以闊別以後,來自他的物件都如紀念品飽含情感意義,如小說中女友郵局上班,主角連收到水電帳單感覺都像情書。但又有不喜歡的地方,好像余秋雨今昔變貌令人尷尬。
其實那在別人眼中也是可愛的吧。
他是怎樣的人呢?

kafailo said...

舊物的意義都在於時間而非物件本身吧,珍貴因為時間無法快速複製,經歷完全無法複製。越久前越可貴也只因時間跨度而不因當年那點,二十二年T恤的年代夠久遠,那年代不特別喜愛。家有張木櫈比我年長,於我無特別回憶,也不知在其我之前的歷史,可是很愛。木櫈T恤一直都在,陪著我好溫潤;書突然出現夠驚喜。書除給我弄皺外一切沒變,可是載上了秤不到的重量。

關聯很多:雖然不記得借過書,但交書地點應該是那個實驗室。書翻開有我買書必寫的日期地點,是趟深圳小旅行,這趟旅行我記得(看!旅行為回憶製造依靠)。有人跟我說過書好做作,還有他根本沒去過他寫的地方。再買同一本書時它在哪?為什麼再買?把再買的書也捐出時,如果知道有它,還會否捐?

書移離我的時間軸,而重回,我又要扯上母題:中間我和它牽上幼絲輕若無力。郵局故事也有幼絲,也溫潤。

余秋雨叫四川災民別要求起訴起低質樓宇的學校領導和承包商。為解釋迫著又讀無恥文一遍。

vvv said...

一直疑心那同學把書還錯人,又以為你紀錄是為了方便再捐掉它。意外還是有回憶。
許多快樂的回想。只是安全感建立在你不需要它上。這麼久時間都忘了它,你也過得很好。
有甚麼事情可以把安全感建立在你需要它上?

kafailo said...

有需要的事情,本質上就是不太具安全感吧。繩索之中沒有比太空人維生索更重要:攀山繩斷,降落傘繩纏住,人掉下來也不一定死。換了我是太空人,我會相信維生索,但這信任不是安全感,而是戰戰兢兢地想如果它失效我便沒救了。如此重要的東西一定有後備方案,正案失效還有後備保平安,我可以放心。但這也不是安全感,而只是兩者同時壞的機率太小。於是維生索雖然形像上最輕,卻因為有需要,便沉重,輕柔感遜於汽球繩。

vvv said...

無根感測驗part II
[填空]請各舉一例:
因為它某天會消失而愛它。
因為它不會消失而不愛它。
因為它會消失而不愛它。
因為它不會消失而愛它。

kafailo said...

要想好幾天喎,而且多數想不到。

vvv said...

別這樣嘛很多吧:
旅途陌生人善意。
捐書。
維生索。
「我以永遠的愛愛你」。

每天寫一遍都不會重複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