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文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文. Show all posts

2020-02-07

看得出字幕有錯

看日劇學日文,很忙,中日文字幕並列,往往要返回多次重看重聽。《逃避雖可恥但有用》裏面,「自由意志,じゆういし」一詞出現幾次,日文字幕寫成「自由意思」。以為在日文是如此,好在查一查不是,日文只有自由意志,中文理應是抄日文的。

第一次找到人家的日文字幕有錯,很開心,紀錄一下。日文字幕也昰中文人打的,怎可能這樣出錯呢。

2016-01-23

日文橫寫由右至左

看日本二三十年代的海報,竟見文字大多由右至左,和當時中文一樣。片仮名卻是左至右,於是會混合左右如「ホテル倉鎌」。

2008-04-28

在日文也叫「聖火」

最近有些人指那Olympic torch本是直接敍述「奧運火炬」,在中文卻變成「聖火」,添了神聖之意。今天發現,那東西在日文也叫「聖火」

這個網站教初級日語,網主有時也感想一番。最近她的感想多的很。

2007-04-30

大還是小

John Lennon 的老婆叫大野洋子,是吧﹖新井一二三是個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人,她說不是大野,應是小野。她早前寫了篇文章,裏面的小野洋子全給編輯改成大野洋子,於是她多寫一篇(見零七年四月號《萬象》雜誌),詳細地解釋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誤會。查小野(Ono)和大野(Ôno)的讀音只在第一個字的韵母的長短,字母上的角(circumflex)表示長音,短音是小野,長音是大野。問題在於按照「外務省式羅馬字」拼寫法,長音Ô和短音O都標為O,不予以區別。這樣,前人從外國得知Yoko Ono,無法知道Ono是大野還是小野。

日本人申請護照時,如果姓名用有長音標記的「訓令式」來拼寫,外務省拒絕辦理。太多國民反對了,外務省終於允許在O字後加h來標示長韵母(仍然拒絕長音標記)。如此一來,小野仍然是Ono,大野則是Ohno,新井一二三說,真是「Oh no!」。

為甚麼外務省仍然拒絕長音標記呢﹖有說純粹是技術問題﹕他們的打字機打不了那個字母上的角,於是乾脆不准使用。這個理由和早年中國弄了個人名的限用字表出來一樣。

又,歷史上第一本英日—日英字典是誰編寫的﹖是個傳教士,叫Hepburn。他也發明了第一套月日文的羅馬字拼寫法,Hepburn romanization(ヘボン式ローマ字)。新井說,這個Hepburn和Audrey Hepburn是同一個家族的。我在網上找不到文章證實。

2007-01-21

連形容詞也要隨時態而變

昨晚發現了一些東西,很震撼:原來在日文,連形容詞也要隨時態而變(暑いです∕暑かったです)。這個當然不是甚麼曠世的發現,但我覺得﹐太神奇了。

初學法文時,知道很多詞要隨名詞的gender和單眾數而變(agreement),覺得很可怕﹕世界上怎麼可以有這麼麻煩的語言。後來習慣了,也用得自然,雖然經常錯。但昨晚這東西,真是意想不到—原來有人這樣看這個世界;原來世界是可以這樣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