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11-11

紙箱的好(四)

垃圾箱出入會踢到,無論怎放,多踢幾次最後總會把它踢至牆邊。踢至牆邊又如何? 蓋開時較位會外反,比合上時需要更多後方的空間。但由於原本較位已經頂住牆身,所以開蓋會把整個垃圾箱頂起。於是想弄個東西頂住垃圾箱的後方,使它怎麼都不會太貼牆身,開蓋便有空間。

最初是想黏一團東西在背後,然後想有沒有辦法不黏壞垃圾箱光滑的外表?

用牛奶盒做個小盒,可以隨意調厚度,但怎樣附在垃圾箱上?



結果想到用條長紙條夾在垃圾箱內外箱之間,吊著小盒。事情到此己經很容易,兩條紙條黏在小盒上便可。但我又想,可不可以不用黏,整個裝置一體成形?

牛奶盒的面積是足夠的,但要想像立體形狀不容易,於是用A4紙摺個四面簡易模型,左剪右剪,試驗剪出甚麼樣子來。試了三個模型,加上跑步時幻想,共三小時,成功找到最佳剪法。「凸」字形孔剛好卡住較位;在牛奶盒容許的面積之下保留最大片的內反紙片;內反紙片的自然摺痕更是自動增加附著力。



小盒也有蓋。有蓋和側葉,硬度高很多。事後發現需要的話這個小盒還可以放香精。

最後的照片是把成品摺回牛奶盒原本的形狀,可見剪刀位不易想像。由於其不易想像,我對這件一體成形的作品很滿意,滿意到為了發這篇文,要把跑步推到很晚。

28 comments:

vvv said...

世人迷戀消費嶄新商品,像是去愛卻附帶條件、挑剔要求對方完美;像是虔信大自然純淨不可侵犯的處女情結。
它是生態災難。
「困難的是,如何在垃圾中創造詩意。
愛不是理想化對方,而是接受對方失敗、愚蠢、醜態,
他對你仍是絕對,他令你覺得人生值得活。
在不完美中看見完美,就是愛世界。」
齊澤克《愛.垃圾》"

Kafailo是一個這樣的詩人。

kafailo said...

回來了啊

vvv said...

沒走

vvv said...

等埋發叔

kafailo said...

鬼,到處都是鬼

vvv said...

何解?
建制派是鬼?

vvv said...

工程師小說的《火星任務》,改編電影《絕地救援》 10月要演了
兩個譯名的觀點相反
可能這裡對你來說是火星任務
對我來說是絕地救援吧

kafailo said...

上次錯找另一齣電影之後忘了它。小說已在圖書館預約。

vvv said...

火星上的日子過得怎樣。

我來說說這裡吧。這月上畫的《Mr.Turner》,看完上網查生平,發現劇情補綴起歷史,例如為透納畫作「奴隸船」設計了一個旅途民宿老闆,酒聚娓娓說出目擊運奴船遇難的慘痛回憶。評者觀畫,也說出:現場奴隸活著,販奴商賺不到一毛錢;反而將奴隸丟進海裡,可按人頭獲保險賠償。
(此舉很像以前美國車商計算,廣泛召回問題車輛的成本,高於個別車禍賠償總和,所以,為省錢,不召回)
以此為題作畫,帶出透納的階級立場,日後拒絕富商重金收購,寧願把畫遺贈大眾免費欣賞,連我也受惠,可以被展室他的磅礡風暴大畫震到我覺得自己獲贈免費的心肌梗塞。

就片中的畫家羅勃海登去查畫,電影中驚鴻一瞥,網上細看,嚴肅呆板,崇尚由幽黑、血紅中托出雪白的高潔對比。電影設計這角色的憤恨、清高,來評論他的畫,令人感覺畫如其人。

但最妙還是導演的片如其人。原來全片焦點是畫家的女僕,歷史上未曾留名,電影創作的角色。她可說是導演前作《Another Year》失望敗犬瑪麗的變體,《Mr.Turner》片中有許多這樣的人物。透納對待他們,如善良諮商師潔瑞對待瑪麗般,寬厚忍讓,想幫助但也無可奈何。
但是電影給了女僕更深刻的憐憫。她是個飽受折磨的人,但她不知道,她的自卑對愛護她的人有多殘酷。
我想這種人在導演生命中,佔了重要地位。
電影的反覆描繪,像是生命中一次次環繞她公轉迴旋,轉換觀點,背向她,朝向她,終究更接近真相的過程。

kafailo said...

看來電影經常是台灣先上畫。

vvv said...

今日行街未?

kafailo said...

冇去啊

vvv said...

不喜歡,或是不想說嗎。內心逐年沈積了層層失望重壓。

女僕漢娜,就是透納內心的鏡像。
查了維基百科,得知不是架空角色,家務與性服侍透納四十年,在他死後兩年去世。
兩人終生相處,而精神未能相遇。表面上,因她身居僕傭,又染患牛皮癬滿面剝落傷痕。實際上,因透納與老父親密,無人可以插足其間。
喪父憂鬱,到妓院開房寫生,透納埋首簿本忽然抽泣不止,年輕娼妓僵在擺的姿勢裡尷尬不知如何是好。
他都不知道,他不是去開工畫圖,甚至也不是去召妓,而是去尋求人的安慰。但娼妓不知道,他也不知道。那是一個彷彿超市凍飲雪櫃牆般散發寒氣的房間。
他只能在安慰另一個悼亡寡婦當中與之相戀。他真像漢娜,做他覺得別人要他做的。
而他比「給別人他們要的東西」多跨出的那一步,漢娜一輩子也未能跨出。
就如人們揣摩莎士比亞若有個妹妹,亦即女版莎士比亞,那她縱有才情也全無機會。我想,如果背包客畫家是漢娜,這個加倍敏感脆弱的靈魂,她會看到什麼樣風景,會把什麼情緒帶給世人。
透納是寫實畫過渡到抽象畫的起點,透納是寫實肖像,而漢娜是抽象,水,火,一團隱密的風暴。

vvv said...

很抱歉
我不知道府上有事
很難過

任刪無妨

kafailo said...

電腦壞了開不動,大件事。
見到《Mr.Turner》的影碟。

vvv said...

八號風球時,你於環境聽到,看到,感受到的是怎樣呢

vvv said...

看來你無意閒聊。
原本各人自來自去,那也很好。
只是看你久沒發文時,我常會擔心你是否心情不好。

就等有空有心情時,再說說你處在什麼情況吧。
若還不能說,也沒關係。
無論多久,都願得知你的消息。

kafailo said...

現在打中文有點難。

這次颱風全無風勢。台港的分別是台灣會預告明天停課,香港要早上七時前宣佈今天停課。七時無公告你便要出門,然後天文台宣佈風來了兩小時後掛八號,你又要趕回家。有時早上掛八號下午改三號,停課的照樣停,但上班的要兩小時內回辦公室。

vvv said...

原來電腦還未好,很辛苦,感謝你費勁打這一大段。
連我中毒的舊電腦都擱在一旁經年,不願扛去見人,怕將一切心思暴露於陌生人眼底。怕看醫生,怕聽他說沒救。


抱歉沒說清楚。從你聽到什麼,我才知道我問偏了。
其實是上次行大帽山,深覺此地的美全在風勢懾人,無情無義,像命運。台灣颱風時,在山上,風更顛狂戲劇化,樹濤捲成梵谷星空漩渦,紛紛摧折。我很想知大帽山這樣看似終年狂風怒吼之地,颱風時候會颳到什麼地步,會否像阿拉斯加荒野。
從你的記事,總覺從你頂樓窗口,就可望見大帽山的髮升騰亂飛。想像總是遠離事實,不過,即使無山,坐在家中,隨時聽到的颱風聲音,都讓人對生命充滿臨場感。我家過堂風,開窗屋子就活了,屋裡人像涉水衝浪;關窗世界就瘋了,撞在玻璃上如巫婆尖嘯不止,讓人像小孩被搔胳肢窩被嚇得格格笑,興奮不已。

香港體制是現在才如此,或是一向如此?聽來全以資方為主,放假不是怕颱風行街出人命、是怕出人命公司要賠償,並不把人當人看。
環境如此待人,難免人心乾枯,勞損疲憊。

kafailo said...

一向如此。比較近年制定的黑雨(也有十年了)「如果僱員已經上班,便應留在原來工作地點,除非該處會有危險。」於是繼續工作。所以無人期待黑雨。

想來電視台從來都沒有去大帽山採訪打風。我也不知道打風時的大帽山是怎樣的。不過樹長得不高,打風也不會很蕭瑟吧。我記得大帽山冷時很冷。

電視台必去海旁拍湧浪。有個地方住宅就在海旁,向東。地形關係香港打風九成吹偏東風,於是這裏也成了熱門拍攝地。這次電視台又去,報告說這裏很平靜 -- 但這次風罕見地從廣東陸地橫過,香港吹的是西風.這個地方被整個香港島屏蔽住,當然平靜啦。

說來不知地震是怎樣的。某處科學館鎮館之寶是地震體驗館,那時竟然因為死小孩亂跑而不想進去。台灣一般人平均一兩年有否一次有感?

另,沒有删文。常有留言自動掉進spam的事。

vvv said...

你說李氏力場嗎。

光今年就好多次有感地震。地震體驗館沒什麼好去,如果不在意外,就不算是地震。它會在深夜熟睡時搖醒你,意識朦朧間你躺臥虛空中,聽牆壁作吱聲,同千萬個醒來的男女老幼一起估計著觀望著,會靜下來,或持續加劇搖晃,到時才起身打算。都知道災難幅度無可猜想,地震初始時沒人能分辨,只是小範圍搖晃一番,或是幾十公里外某城已天崩地裂,地面吞沒樓房,頂樓變為底層。但多半時候,人們摟著被,又睡著了。白天見到新聞,原來好多人沒知覺到。
一開始每個人總以為是幻覺,光天化日,下午覺得晃,觀察杯中水面是否波動,望一望窗外行人車輛無異狀。然後震波大到足以確定了,人走到門框下,尋思若周遭天花牆壁紛紛碎落,砸毀電器家具收藏愛物,又或者在世所有紀錄都消滅,自問有哪一件是最重要。不消回憶盤點,第一件想到的,已令人瞬間明瞭,悵惘。
那通常是一件自己無法改變,也無法接受的事。

人們每天受困被迫殺時間,日子過得像是會長生不死。遭遇大小地震,是注視著自己的骷髏,想起人必有終,或在此刻,或在明朝。試著把人生校正到有限的方面。
同時,很多人歡天喜地,比賽臉書誰先po出地震文。

即是很多留言你沒看到。冷汗。哈哈。
有時,屢寄電郵不回,我不明所以,但覺再致電追問情況就構成暴力會壓垮對方。多問,仍只能被對方客套話、藉口推搪,聽不到實情。情況說不定也是一樣。
一心猜測對方為什麼有話不能說,又究竟有什麼話不能說,耿耿於懷填空。卻沒注意到,被壓垮的,其實是自己,早已不該再去想著別人究竟如何。
為這寬諒,多謝你。

vvv said...

我又被海拋了。留言太頻繁、太多字,會被當成垃圾信息......(抱頭)
絕對不把它當成人生隱喻。

kafailo said...

復活

vvv said...

呆住~
神蹟

vvv said...

謝謝你的幫助,以前我總想,留言不見,不是你根本沒看見,就是不看。既然得到你的幫助,釐清狀況不是如此,我想若能稍微知道,溝通的不順利是因為形式或內容,或許就不必覺得吃力。
所以怎麼樣的答案都可以。
如果不回答也可以,你並無義務。只是希望你能回答。

回答留言對你可能是件痛苦的事,那麼發現有留言,或太快太頻繁收到回覆留言,會感到被監視控制,構成沈重壓力,疲倦虛脫,想從談話中脫身嗎?
或是,看到留言,會覺得安心。但是留言內容為何,就不那麼重要,看了既不會開心,也不會不開心。若要回答留言的話,就覺得壓力很大,不開心,怎麼說都覺得不對。所以最好情況是,有人來留言,都可以一直不回;同時,一直有人繼續單方面地留言。

因為留言內容跟你沒關係,所以你看了覺得乏味。
因為留言內容太迫近,所以不舒服。

你並沒覺得溝通有不順利之處,一切很好,想回再回,現在很忙。

kafailo said...

有時想不到可怎樣回。可,不是該怎樣回。不是。考慮這樣回好不好,而是可以說甚麼呢。譬如話題完了,或者放著沒回幾天後覺得過氣了。
為甚麼連我自己在此留言也會進spam,這是甚麼程式。

Anonymous said...

謝謝你的回覆,但我可能不是真的瞭解這說明。並不是感覺困擾,假如不是的話。但也無興趣去做。歸納起來像是沒有感覺,我苦想了些時候,發覺無法想像:沒有感覺是什麼感覺呢?當我經過麵包咖啡店櫥窗,眼睛沒有留意店內的店員、顧客是誰,他們的衣著、神態、姿勢,燈光、陰影在一簇蛋糕糖霜上映於玻璃的效果,那麼我就無感地經過他們,我的感覺放在店外的麻雀跳躍上。但我仍有感覺,我在同麻雀對話。無感的意思是,感覺不到它的存在。它確存在,但感知上不構成意義。對店內的人而言,宇宙間並不存在我這個人,存在的只是選擇肉桂卷或楓糖棍子麵包的兩難而已。你無法想像我的驚訝和迷失,連心臟都結凍了。這像是置身於自己死後的世界,我甚至無法推桌面上的玻璃杯移動一公釐。指尖會穿透杯壁,直接戳進杯子裡。不成,我得趕回我的停屍間抽屜去。
無須作覆了。謝謝。

kafailo said...

《火星任務》小說讀完了,一邊讀一邊覺得作者的存在,和他在盤算「故事這樣寫會受歡迎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