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09-12

淘寶試驗記

淘寶一如大陸的所有東西,總不可信,連帶品牌官方旗艦店也有可疑。一直不敢在淘寶付款,之前也有買過東西,用別人的戶口,別人的銀行號,別人的送貨地址!別人帶貨給我!這次要買的是服務,沒有實體貨品,而且事關不法勾當,還是不要靠人。結果第一次在淘寶付款,給了3.5元。小銀碼是最好的測試。

8 comments:

vvv said...

世界最短懸疑小說。
淘寶上架的不法服務,3.5元。
大約坐牢幾年?

kafailo said...

本來完美的的犯罪就是這樣一步步被掀開真相的。不講。

vvv said...

我好哀傷。我感到Frankenstein那種志得意滿盡頭絕望的哀傷,窮盡畢生智慧造出一個邪惡生物,他逮住了我的弱點,三番兩次把我逼到絕境,除了吊胃口把我吊到死以外別無他求。
這個狡猾的控制狂一定會故意忘記寫續集。他病態迷戀地傾聽樓下群眾拍門巨響,聽那哀號,何等美妙,宜佐核桃蓮蓉雙黃月同烏龍茶,繼續構思為禍之道。

kafailo said...

問對的人系列:吳氏得麵包世界冠軍而報導到我這邊也知。為什麼這個世界冠軍比其他的更受追捧呢?是否因為麵包這東西誰都會接觸所以報導好寫?

vvv said...

台灣麵包,便是殖民史,戰後美援麵粉輸台,官方教民蒸包子饅頭,實為帝國教化。經濟起飛,統一財團建全自動麵包廠,大開連鎖店,廣告建立「雪白晨光中,主婦為全家整備西式早餐,吃鮮奶、橙汁、土司、可頌」嚮往,象徵城市中產明亮豐裕、文明開化。背後是美國貿易談判,為保農業州選票,向台日等藩屬國施壓傾銷小麥,逐年降低台灣糧食自給率,將農業勞力搾出農村流向工廠、城市,農地節節後退、變為廠房與公寓。
然而編入美國的全球生產消費分工體系,雖然經濟成長,代價是貧富懸殊。大眾的低薪貧窮,限制了內需成長。品質提昇的玻璃天花板,就是售價:勞工顧客收入壓抑價格,價格壓抑成本,結果主流麵包看似五光十色,實為反式脂肪、化學香精染料、益麵劑、乳化劑、膨鬆劑、安定劑化工產品,焦糖染色的假全麥。
各國工業化初期,都曾陷入黑心食物困境,而後因消費者運動、行會自律、立法管制、監督檢驗,而重上軌道。台商食品財團赴中國享受租稅優惠,已落籍為陸商,隨市場成長膨脹為百倍巨獸,回頭控制台灣政府坐視食品公共危險,破壞原有自生的公共性。

吳寶春以小企業,赤手空拳對抗財閥霸權制定的麵包品質超低上限,得獎麵包躋身受薪大眾的平價奢華消費之列,這不是麵包,而是解殖。
國際飲食競賽,台灣得獎者很多,出名並非這人特別,而是他突破了殖民地低價生產消費模式,成為工藝復興運動代表人物。
自創品牌的天敵就是自卑,受殖民價值毒害,不相信國人研發/技術自主,無法想像民族美學。吳傳記片《世界第一麥方》,導演出同名書,自述少時當麵包師傅,嘗試模仿外來技術,起初成功,要再深入便受挫於資方保守畏縮阻攔,憤而轉行。直至遇見吳寶春,導演激動不已,這才知道,他當年的坎,居然有人跨過了。
即使當初帕莎蒂娜烘焙坊雇主允許吳研發,運用荔枝、酒釀等本土食材參賽,帕莎蒂娜仍同無數店家般,取了個音譯外國名字。所有高檔麵包店,自以為要取外國名字才道地,矇騙顧客相信它來自法國德國日本。招牌從昔日「XX齋」「X記」變成滿街洋名,長期洗腦顧客,相信國人造不出好麵包;反而法國尋常Paul麵包,代理商卻能哄抬為昂貴極品。山寨,是被殖民者擬態殖民者遂行詐欺,在殖民者走後繼續延續殖民。
花蓮划獨木舟,見台11線公路夾道「崖上的民宿」假希臘白屋,「斯圖亞特」假露木結構,「女媧娘娘廟 姻緣の媒神」假日文,突兀生澀如昔日台中。
然而,阿美族母語流行音樂駕馭了Bossa Nova、實驗電音、英倫搖滾、韓流舞曲等化為獨有形貌;雕刻家、建築師旅館「巴歌浪船屋」覓得竹木鐵石驚人的美感位置;「陶甕百合春天」法式廚藝轉化了傳統食材飛魚乾、山苦瓜的組合、排盤,種種天才讓我希望無窮。主廚小學大女兒,上菜解說,超齡沉穩幹練。問她:「你是百合,還是春天?」
「我是陶甕。」
她理所當然地說。

漢人得子稱弄璋,是玉;得女貶為弄瓦,語言夾帶無數歧視。但阿美族母系社會不來這套,毫無愧色。她像週邊千千萬萬被中國征服擄掠的蠻夷戎狄,越過千古悲風,向我說「我們不是你們,在你們死守的枷鎖上,我們自由了」。

kafailo said...

以為是隨便一問,竟然掀出一大段歷史。

台11線上民宿的名字,花蓮段的做作得讓人「起雞皮」(goose bump),台東段的平實得多,似乎真是見過「X記民宿」。

近年常以fusion之名胡亂配搭。以本土材料作西洋食品,如何拿捏分寸:是重拾本土的榮光,還是為噱頭而作?本土材料原本平民價而無人注視,融合之後受追捧,即使追捧合理,豈非始終要挾洋自重?

在外國運用看來很東方的元素,如何避免看的人以獵奇眼光視之?

kafailo said...

>在外國運用看來很東方的元素,如何避免看的人以獵奇眼光視之?

更甚者,如何避免自己利用看的人的獵奇眼光?

vvv said...

起雞皮:普通話「起雞皮疙瘩」,台語「起雞母皮」。為什麼是母雞?會不會有其他地方援引鴨、鴕鳥、貓呢?


論獵奇:一種類似散光的複像,建築於熟悉(刻板印象)上的陌生,既是又不是。追緝因熟悉而順利成交的不法紅利,就忽略了陌生之痛。難以跨越鴻溝之痛。
「在外國運用看來很東方的元素,如何避免看的人以獵奇眼光視之?」
我可以言之有物,未必觀眾人人都直見核心。所以無法避免別人止於表象,只能我用時間向人我證明自己。
衝著艾未未用裸女、陶瓷葵花籽、清朝桌椅,一眼望去也與畫褻弄毛的諷刺油畫同樣獵奇廉價。後來搞到他坐牢,審視他的眼光改變了,因為對他的認識累積了。

手藝人能用的只是時間。噱頭、追捧,是痛,但都短暫。臧否一時,就想蓋棺論定,乃路人看熱鬧、而非手藝人的觀點。即使今天挾洋自重搞噱頭,累積改進二三十年必是本土榮光,手藝人要不要花這些年,捧、罵可影響、但不能決定。相信對方存心獵奇,手藝人便心灰意冷;違背自己而賣弄獵奇,便難以為繼。

觀眾能用的只是時間。獵奇,它狹隘又傷人,只因發生於陌生人之間,這不毛之地你要求它出產什麼呢。
獵奇是芒草,惹人嫌棄的先驅植物,好就好在它一點也不著急,將崩塌地緩慢培育為豐饒密林。
觀眾遇陌生事物,一種是無視、無知;一種是獵奇,必定自以為是,穿鑿附會,會錯意表錯情,但得著機會發現自己無知,去認識,撐過痛期,研究深入後就變內行。不熟就是獵奇,熟悉就不是。獵奇只是提問,不是結論。


「如何避免自己利用看的人的獵奇眼光?」
「『你是不是真的,和你是用什麼材質做的沒有關係,』皮革馬說,『而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。當小朋友愛你很久很久,不只是跟你玩,而是真的很愛你時,你就會變成真的了。』
『那會痛嗎?』絨毛兔問。
『有時候會。』皮革馬說,一如往常地真誠,『當你變成真的,變得真實之後,就不會在意那種痛了。』
『那是痛一次,像上緊發條那樣嗎?』他問,『還是一點一滴慢慢發生的?』
『不是一次轉變的,』皮革馬說,『你會逐漸改變,那需要很長的時間,所以不常發生在容易碎掉、稜稜角角、或需要細心呵護的人身上。一般來說,當你變得真實之後,你的毛會脫落,眼珠會掉下來,身上縫合的地方會鬆脫,會體無完膚,但是那一點都不重要,因為一旦你變成真實的,除了那些不瞭解你的人以外,沒有人會嫌你醜了。』」
《絨毛兔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