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橙皮培養洗潔精,詳情不贅,頭幾天會大量放氣。以為不外把塑料瓶谷到變形,怎料剛才一開,整個瓶蓋爆射上天花板,手指被打到痛,響聲大過開香檳。有氣放即是分量對,成功了。之前有幾次失敗,完全無氣。
麵包機操作簡便,原來也會失手。做了一個完全無膨脹的麵團。明明重量和膨脹的麵包無異,只是密度大增,拿上手竟然覺得墜手。吃來就是一塊麵團。另外成功的麵包放三天發霉了,雖然同一時間放著早兩天在店買的方包也發霉,但自我安慰說自製的早兩天發霉,即是無防腐劑。
自製乳酪,人稱絕不可能失敗,也失敗了。事緣被超市騙,買進號稱乳酪卻無乳酪菌的東西,看它可以保存四個月,雖然放在乳製品冰格賣但包裝上沒寫要冷藏,理應起疑。
連續幾次失敗,事情反而變得有趣。會失敗,份量步驟因而重要,不再是什麼也不要緊。
4 comments:
是,我覺得世界上沒有失敗。失敗在自己斷念、主動放棄之前都非失敗,只是嘗試。唯有不試才損失。
剩餘油醋總會用完的。而後面等著的是什麼呢。
所謂失敗即是創造多重選項,而成功是從中擇一,例如失手把麵團落入沸湯鍋,因愛其脆韌,產生了bagel。選擇便終有「我喜歡怎樣的麵包」某種標準,那是什麼呢。從所謂失敗的繁複變貌中,體會麵粉的萬千表情姿態,它把你教成了怎樣的食家呢。
抑或你密密麻麻紀錄每次實驗數據乃志在開發模擬造麵包軟體,如人工生命,設定麵粉、酵母、油脂、鹽糖種類,水溫水量,流程、時間等,預測結構質地味道香氣。只有這種目的,才會對每種結果一律平等視之:成為工具。
有人把糖水、牛奶放下忘記拿,過後再取竟然變成酒、乳酪;誰會沒事放酵母進麵團呢,結果做出充滿氣泡的麵包。我則錯手焗了團完全無脹起的實心麵團,自覺在逆向重覆前人意外發現新食法的路。實心麵團雖然難吃,但盛載住人類文明的沉澱,大有reinventing the wheel的氣魄,每一口都和二千年前那個發現麵包的人對話。
難吃麼?我以為好有嚼頭,像窩窩頭是不發酵的。
上次KROW究竟做了什麼。
香港的提神刺激物是什麼,比如長途夜車司機的檳榔、保力達b加咖啡,白領熬夜加班或徹夜狂歡的紅牛飲料、超涼口香糖。
KROW都是由於想不到新鮮點子來寫程式所以拿己有的東西再寫一次。
香港無人嚼檳榔,紅牛恆常地賣廣告但從未見過人喝,超涼口香糖提神的麼?以前力保健有賣廣告現在好像消失了。結論是簡單的奶茶咖啡。香港荼餐廳的奶茶和檸茶多數外國人指太濃。檸茶雖然也是茶但似乎無人拿來提神。萄葡適賣自己提神其實只是補充血糖,而且絕不是國民飲料。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