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去吃Killiney。上次一個人也沒有,這次大致滿座。下午茶時間,點了名字很長的法式什麼蛋多士,結果不外乎是西多士,只是用煎不用炸。應該點麵飯類才試得出功架,包類哪裏都一樣,又不是自己烘的。咖啡可選淡奶或煉奶,淡奶便不是星式了。咖也比我家那罐好吃得多,有果醬的晶瑩感,我家的是暗啞混濁的油漆狀。人說咖也橙色最劣,啡色次之,綠色最佳。
數個座位有專用電插座呢。單據寫有wifi密碼卻是錯的,全部大階要自行改為小階。也許單據不能印小階,那為什麼不索性改密碼為大階呢?
也帶了替換衣物,想吃完去沙灘。結果要回電郵,在小小的屏幕打了很久,時間到又坐車回家,於是專程坐車來回吃件多士。
商場有間很多座位沒什麼顧客的意粉餐廳,下次可以試試,如果它捱得住不倒閉。
16 comments:
他的咖也,買得到嗎
不知道。其實不是特別愛咖也。比較想自製沒得買的果醬如火龍果味,但好用的煲打破了。
事發兩個半月了,你好掛住那玻璃煲。
寫篇故事悼念吧,關於如何初識,認識到對方的好,並肩做過多少好食,最後如何不慎傷害了對方,一個粉身碎骨,一個深深受傷。想重逢要對它說甚麼,想它對你說甚麼。一口好煲便是一段人生。
好佩服。我從不知火龍果有味,以為只是吃它汁水淋漓的片片紛脆。我錯過了甚麼?
爐頭剛從煤氣爐換成電磁爐,其實玻璃煲即使沒破也已不能用。
火龍果特飲好味,但我也懷疑火龍果果醬會無味。荔枝果醬一定好味但好貴,龍眼也許也好。我做過番茄味,夠新奇。
常常覺得是魔術:甜點同麵包主體都是糖和油,加粉加蛋,工序造出種種變化,顧客以為是不同的東西。
包裝果汁和果醬也在這魔圈內,實際是大量砂糖,但看不見糖,以為是果。
想像蕃茄果醬,一直想到烤蕃茄乾抹在麵包上。
吃時覺得清新有香氣,後來發現只是因為加了檸檬汁。
乾如何抹?
蕃茄除了皮,都是泥,可以抹開。可如蒜泥抹成大蒜麵包,市面賣的大蒜法國棍子是抹大蒜奶油烤成,但不搭奶油更好。意大利菜烤蕃茄乾,很搭披薩、麵包片。
今年日本成城石井超市買到用蕃茄醃的紀州梅蜜餞,手製廣告牌說是該店最受歡迎的零食,想到香港鹹檸茶。
香港沒有的東西:羅望子。
香港有17萬菲律賓人,可是沒有羅望子。為甚麼。
四處都有印尼士多甚至超市,但沒見過菲律賓士多。泰國食品店很可能有羅望子。找泰國東西去九龍城。
謎,看來像是菲律賓人願光顧泰國印尼士多,或超市,自己不開店。下次我問問菲友人。
九龍城有泰國人聚居,這樣請問香港像吉隆坡、新加坡有印度區馬來區嗎?
台灣到處有泰國四面佛,竟才六所清真寺,且沒見過興都廟、錫克廟。與旅居人口不成比例。
說來中環某大廈商場好像都是菲律賓店。
在港菲律賓印尼人多是家傭,而法例規定家傭都留宿於僱主家,所以無菲印社區,但星期日鄉里聚會有兩派活躍點。
印度巴基斯坦就集中在重慶大廈、佐敦、油麻地。也有南亞人口較多的地區,但不能算社區,只是在街上見到的機會稍高一點,民族商店也難見。
那你有少數族裔、外國人同學、鄰居、朋友、同事嗎。
高中同學有個吉田,台日混血移民。有隻身留學緬僑。就沒有了。
有個同學聽說是泰國人但無求證。同事常有外國人,覺得無奈,有一個在全部人要講英文。
原來泰國和香港經商移民往來非常密切是嗎。
想起一香港同學。嬌小纖弱,逢戶外體育課,似一朵疲軟的雛菊,喊熱。我詫異香港更南、豈非更熱。她說有空調。
我以為香港如西方,每天有體育課,校園有浴室沖涼,不會如台灣,每週二三堂體育課,人多地方細,每人難得輪到幾分鐘上場,又常「借課」改上國英數理化,整天汗不流一滴。錯了?
和泰國不算緊密接觸吧,只是這裏剛好兩次提起泰國。
香港並非每天有體育課(西方有嗎?)。我猜是香港操場小得很,加上密集樓宇使得有較多遮蔭處。
香港商場空調過份地冷是吧?
你用她字。我見台灣比較會不分男女用一個他字,以為台式用法就不用分,可是有時又見到她字。說來很討厭說話要先想he或she而且無辦法不顯示性別地講。
你說各族裔都沒有特定區,零星一二店家,那九龍城有泰國街嗎。
印象西方每天有體育課。午間一兩點便下課,課後多又球隊、社團集訓。
台灣小學生四點半放學,巴士接到補習班,九點十點回家。猶如晚清鴉片誤國。
商場全都過份冷。戲院放眼無人時,又暗,冷到看戲需要拆椅背生火取暖。
他她不分是錯字。只是台灣多懶於選字,常錯,還是有她存在。
「討厭說話要先想he或she」,為何,法語陰陽詞性留下創傷?
「無辦法不顯示性別地講」。無疑這又是一個偉大發現,有日光照破雲層之感。
古文不顯示性別,妳、她都是近代才有,反而很多「妾身」「哀家」女性第一人稱。
九龍城有泰國街,雜貨舖和餐廳有的華人開有的泰國人開。不知道聚居的起源。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