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早在出發前兩個月便買機票,買後覺得還早,一直放一旁沒理,到出發前一星期才準備。
首先要辦的是證件,入台證幾分鐘辦完,住宿地址還不知道,我知道要亂填一個,否則漏填在入境櫃檯會被查問。最麻煩是列印,現在不比從前,不能偷用辦公室資源辦私事。已經選平日去圖書館列印,還是要輪候。印完一頁的入台證,也印自己抄下來的資料,早準備成PDF,真接開出列印便是。但印到一半卡紙,清理後再來,印表機卻繼續印沒完成那幾頁,搞到頁次全亂。印十幾頁搞半小時。
同樣的PDF放一套在電話內,真的有必要列印嗎?是有的,印出來很方便,如果有個很明確的字詞要查,電子檔案當然找得快,否則用眼快速掃瞄快過在小屏幕讀,而且更容易獲得整體概念。從網上左抄右抄資料耗不少時間,事後證明值得,尤其抄巴士時間這次用了新排位,看得清楚,實際使用有因為它而獲益。
還準備了少少關於宜蘭的資料,其實沒打算去,但因為最後一天要很早到機場,前一晚要不是回花蓮,便是找個地方坐火車一早能到機場。最終也沒有去宜蘭,但在有準備、清楚情況之下去無視這個選項,覺得較踏實。
然後申請入追麓古道,要在兩個不同部門申請,無法理解為什麼不可以合併。警政署的入山證好辦,國家公園的入園證要填很多資料,填完還始終無法遞交(台灣叫送出)網上表格。真是搞半天還不行,從chrome換firefox到IE也不行,開始上論壇求救。最後轉用網頁的英文版,填同樣的資料,竟然成功。
然後一波三折。只是申請入園,竟然有初審複審階段,而我在初審被拒。為什麼呢?沒說明原因。它要人提供一個不上山的留守人聯絡,而此人必須是台灣人,於是我亂寫,此人的電話號碼也亂寫,我自己的電話號碼也亂寫。其實到了台灣我會申辦門號,但那時才申請太遲。初審被拒我已經想會不會是因為亂填資料,可是論壇上台灣人親自測試,很快獲批,園方無打電話查證。我換別筆亂填資料,還是被拒,還是沒說明原因。論壇中人叫我打電話去問,感覺台灣很常用電話詢問。就算我能打國際電話去,這麼複雜的事情也難用國語講,講了對方的回覆也難聽懂。好在找到電郵地址,問完倒很快回覆,的確是因為亂填。本來園方不會打電話查證,但對外國人特別小心,大概怕有意外時不好處理,所以兩個亂填電話園方都打了去查證,當然失敗。這下子沒辦法,追麓古道去不了。警政署的入山證還是帶上,到逹台灣後且看有沒有辦法找人幫我再申請入園。
慕谷慕魚也去不了,自去年底封路到四月廿日,這麼巧差十幾天不能去。
因為申請入園一波三折,一頭一尾過了三幾天,中間看看住宿。清明連假那幾天果然有點小困難,但找到一家地點算便利的,一直都有空位。由於開始有危機感,覺得事情會不順暢,所以先訂花蓮住那幾天,那時仍估計追麓古道總會申請成功,預一天給它。後來追麓古道宣佈失敗,住已訂,在花蓮便多出一天要找節目。找節目一點都不擔心,無論去哪裏時間多少最後都會安排到有些事情想做沒時間做。只是這裏多出一天等於之後減少一天。
聽說假期火車票難求,反正預售還沒開賣所以不在意。網上可找有餘票的車次,先試我要買的日期前一星期,在連假中,啊高速班次賣完了,開始緊張。於是一到開賣日便預訂,外國人預訂不能去繁體中文版,否則要埴台灣身份證號碼。今天下訂,最遲明晚午夜前要出票。於是我明天又預訂,成功再取消昨天的預訂。這樣子由出發前開始到坐車前一天每天推進,手續簡單但每晚都要記得做,頗為累人。更重要的是,坐車時發覺附近有空位五六個,所以無需預訂。
開始收集行李。為什麼是收集呢?因為現在個人物品放在兩個家,雖然在同一條街上,來回也是麻煩的,特別是在甲處找不到某物,以為在乙處,到別處又找不到,會不會其實在甲處呢?在甲處繼續找不到。近年物品搬運很多次,位置難記得,這樣的事發生很多次。到出發前最後一晚才上演便大件事,所以凡可能帶上的東西,早些收集到同一處。的確發生不知物件在哪的情形,只是小東西,去多買一個算數,買後原物馬上出現眼前。
每次要旅行才記起某些一直想做而忘記的修補或加工,所以每次出門前都趕工。這次記起想在背囊背帶掛個相機袋,因為經常為了嫌從背囊拿相機出來麻煩而放棄拍照,這樣可惜。也常會塞相機在褲袋,不舒服,也使布毛掉進鏡頭。這次一如以往,即使趕時間也要弄小手工。簡單地用扣掛相機袋上去可以,但晃來晃去,做好些要替背囊背帶縫多條帶。從舊袋剪出來的尼龍帶儲了好多年,現在派用場。真正縫的時間沒有很長,只是事前設計想很久。完成後覺得很好,妥貼兼不阻礙動作。事後證明極方便,整個事前準備之中這點最滿意。
背囊在之前某次旅行前加工縫上繩眼,交叉穿長橡筋繩可以紮物件在背囊袋外。這次又找不到長橡筋繩,甚至懷疑是否還保存。有出街找,見到的不太合意,好在沒勉強買,在出發前一晚深夜不經意找到,顏色還和止繩扣搭配。不顧夜深還想再加個網袋以免紮上的物件掉落,網袋在手但最終因想不到怎樣縫而放棄。行李之中總是衣服最佔空間,把衣服整包紮在外面,背囊馬上空空的,daypack用來大如登山背囊而沒有其缺點:重、要帶多個daypack、搭飛機很可能不可作手提行李。出發時因為收拾得好,東西沒紮在外面。旅途中懶得好好收拾,衣服紮在外面,袋中物件怎麼亂放也夠位。這是第二滿意的加工。
有些穿到破的衣服和襪沒丟,打算去旅行時最後一次穿然後不用洗丟掉。想是這樣想但現在很少去旅行。這次有機會用,特別是第一天只有小半天遊玩,穿什麼都無所謂。
很多年前用試算表做了個行李清單,印出來每次打勾。去年有拿出來用,現在又找不到,這個找不到東西的問題很嚴重。好在在電腦找到檔案,這次換在檔案裏打勾,順便加入很多年前不會帶的東西,譬如行動電源。以為跟著清單收拾行李萬無一失,結果沒帶防晒袖套,因為以前製作清單時我還沒有這東西,沒寫上便忘記。防晒袖套在實時遊記多次出現,念茲在茲,其實沒有也不礙事,但既然擁有又細小又有實際需要,為什麼不帶?去年台南之旅已經呻笨一次,這次繼續笨。
拖鞋好輕但頗佔空間,還是帶上備用。事後證明有兩件東西去別處要帶但去台灣不用帶:拖鞋和浴露,最低階的旅館也提供。室內和室外穿不同的拖鞋並非奇事,我也會說「這雙鞋不出街」,但在台灣發展出專有名詞「室內拖」「室外拖」,我懷疑甚至有特定款式,一看就知是室內專用。那次住進分明不是旅館的地方,主人也誠惶誠恐地說轉頭拿沐浴精給我,可知在台灣住宿提供浴露是基本。只是浴露體積小帶上沒關係,要是沒帶又沒提供,無替代品;沒拖鞋大不了赤腳。
鞋,穿跑鞋還是行山鞋?跑鞋輕便,最重要是透氣。這次無打算重型行山(追麓古道啊沒得去),小型的太魯閣家庭式步道會去,那穿跑鞋也可以。最終穿行山鞋,結果有下雨大到頭髮濕到滴水,而腳一滴水也沒進,當時心裏涼涼地想著選擇正確好開心。
每次收拾行李都弄很久,從以上過程可知搞什麼要搞幾天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